来源:科技日报
氟化工产品,以其耐化学品、耐高低温、耐老化、低摩擦、绝缘等优异的性能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机械等领域,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、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。
目前,全球每年氟聚合物总产能约22万吨,而我国每年在该领域的产能已达约为4万吨,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8%,成为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生产国。氟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快速同步增长,全球消费增长率在4%左右,而我国的年增长率超过15%。
专家分析,今后10年,全球对氟聚合物的需求仍将保持相同的增长幅度,氟产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率将在3%以上。预计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氟聚合物产能可保持15%的年增速,2010年产能将达到7万吨。目前,氟化学工业以作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、战略性行业,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范围。
氟化工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,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,原先高成本的氟产品开始显现出较好的性价比,市场对氟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,加之清洁发展机制(CDM)减排交易将给氟生产企业带来巨大收益。由于我国有着氟化工的萤石资源,市场空间日益扩大,这对氟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氟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日臻成熟,装置规模不断扩大,产品品级逐步增多,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,部分产品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。尤其近年来,我国形成了浙江巨化、上海三爱富等一批氟材料生产骨干企业以及上千家中小型企业,氟产品年销售额约155亿元。
专家介绍,氟化工产业的原料为氟硅材料,这就使的化工产业向萤石资源集中、市场潜力大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。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市场,以及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,使得国际氟化工企业及加工型企业纷纷进入投资。
对此,有关专家分析指出,我国氟化工要发展,就要切实利用好萤石资源,绝不能将不可再生的萤石资源无序开采和浪费。1999年,有关部门已把萤石资源作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,开始对萤石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,对矿山的开采经营权实行公开拍卖。据悉,华东地区的资源已逐步开采完毕,开采重心逐渐向华中和西北腹地转移。
由于氟化工生产具有介质高腐蚀、废水难生化、单体易爆性等特征,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安全运行的压力。因而,氟化工生产企业规模较小、产品单一、布局分散,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突出,部分企业污染严重。“恐氟症”以及对“无氟”概念的渲染,使得人们对氟材料在认识上存在误区。
高新科技决非一日之功,晚跑一小步落后一大步。我国氟化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薄弱,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。在整个产业链条中,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,但附加值高、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占据。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1%%—2%%。技术开发人员往往只有生产及管理人员数量的1/10,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开发人员,只是临时请一些专家来现场指导。因此,在高端产品方面,国内的企业只在少数产品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。
同时,氟化工在跨行业的上下游联系不够紧密。许多企业主要生产传统的大众化的含氟中间体, 新型含杂环等结构复杂的含氟中间体研究开发缓慢,生产较少。目前的产业竞争局面是上游国内企业众多,竞争日益激烈,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则由国外企业占据。
我国氟化工要健康持续发展,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,加大萤石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的力度,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,优势互补,开展新材料推广和导向,引领消费。企业之间要加强分工协作,细分市场,建立竞合关系,营造合理有序、共存共荣的发展环境。
声明: 1、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进行负责、考证。 2、如本文涉及其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