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口可乐
自1928年开始,它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奥运会的赞助。而且,赞助手法基本上都是相当铺张的。如今,可口可乐已经成长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、长盛不衰。可口可乐无疑是奥运经济的最大赢家。
三星
1998年,三星如愿在长野冬奥会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的名单上亮相,那时它还背负着170亿美元的债务。这一决策让三星开始了向超级巨星的飞跃。
在一期期的奥运赞助计划之后,三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传奇:10年前的那个韩国二流品牌如今已经脱胎换骨。
施乐公司
1964年便与奥林匹克运动结缘。30年后,加入国际奥委会TOP计划。到了2003年10月,国际奥委会与施乐无奈地宣布双方从2004年12月开始结束合作伙伴关系。理由很简单,施乐已经陷入经营窘境。
虽然身为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,但施乐并没有很好地把握机会,开展有效灵活的奥运营销策略,再加上该公司本身缺乏创新精神,因此在理光、佳能、夏普等强劲对手的多方夹击下,施乐业绩节节败退。截至2002年,施乐的负债额已经高达213亿美元,力不从心的施乐只能忍痛告别TOP计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