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 |
武汉青江化工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纪实 |
 |
|
|
|
|
高约60米硫酸装置尾气排放塔上,竟然有一窝喜鹊筑巢,时而有鸟儿从巢中怡然地飞进飞出。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恒明笑着说:“喜鹊这一家子早在两年前就在烟囱顶上安家落户了。”青江公司是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确定的循环经济示范点,多年来,企业作为绿色化工的先行者,从当初的“被动治污”到主动环保,不断改革工艺,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、能源利用效率和自然环境日益和谐的新路子,被武汉化工行业誉为“青江模式”。 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两相宜 青江公司的前身是武汉硫酸厂。上个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二氧化硫泄漏事故,给周边居民造成的伤害成为青江人心中“永远的痛”。面对公众的投诉和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,青江化工决策层认识到,只有把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结合起来,才有可能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 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致力于废气治理。企业率先采用当时先进的二转二吸工艺,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三氧化硫的吸收率,既充分利用了硫资源,同时尾气排空的二氧化硫浓度由一转一吸的4000-8000mg/m3降至600mg/m3以下。同时他们采用“氨吸法”工艺对排空的尾气进行净化,使尾气净化率达到90%以上,排放的二氧化硫浓度降低到200ppm左右,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。 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,青江化工分别采取回收利用和治理措施。对于冷却水,因其没有被污染,可以回收利用,企业就根据各工序工艺特点,分别采取循环利用措施:投资50余万元,新建一套600m3/h的低噪无驱冷却塔,使阳极保护冷却水循环使用;投资50余万元,对净化水系统及冲渣水系统进行改造,使冲渣水全部循环,净化水部分循环使用;建成一套800m3/h的冷却水系统,使发电机组水系统循环使用。此外,各相关副产品生产的水系统均使用循环水。通过以上措施,企业的取水量大幅减至理论取水值的10%,水系统的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5%以上,降低了生产成本,同时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。 从被动治污到主动环保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,青江公司开始意识到减少“三废”排放不仅仅是环保达标、企业生存问题,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、增强企业经济效益,从而提升企业社会形象。 “污染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”,张恒明说,“废弃物造成的污染,回收就能变成财富”。思路一变天地宽,从上世纪90年代起,青江公司就着手废渣综合利用的研究,投资64.5万元,经过反复试验,最后采用三级磁选——球磨工艺,从废渣中提取含铁量大于55%的铁精矿获得成功,可年产铁精矿1.8万吨供炼铁厂冶炼,其余含铁量低的废渣作为水泥厂的掺和料。 对于废气,青江公司投资70余万元建成尾气三级吸收装置,利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制取亚硫酸氢铵,年产亚硫酸氢铵6000吨,年创经济效益100余万元,同时更进一步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。 目前青江公司“三废”总利用率达到95%,其中废气、废渣两项综合利用率达到100%,几乎所有的副产品都是下一个产品的原料,资源在轮回利用中被最大程度地“吃干榨尽”,企业被人们称为“没有废弃物的化工厂”。青江公司先后投入环保和综合利用资金为1000余万元,现在每年仅“变废为宝”就能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。企业总资产达到2亿元,年销售收入由不足5000万元增至2亿元,年创利润2000万元,上交税金1500万元。 循环经济之路渐行渐宽 为做大做强企业,青江公司以硫酸为主体,延伸产品链,从2001年起,短短几年陆续收购了以生产化肥、钛白粉等与硫酸高相关度产品的企业,分别成立了武汉方圆钛白粉有限责任公司、潜江远达化工公司和青化股份化肥厂。循环经济在公司本部的成功实践,更加坚定了企业决策层发展绿色化工的信心。青江公司将成功的经验用于新企业当中,在投入资金、技术的同时,更注重输入循环经济的理念、环境治理与“三废”综合利用的认识。同时,他们还尝试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和交流,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建成生态生产链模式。 潜江远达公司主导产品为硫酸、普钙,通过尾气回收和污水处理,大大改善了企业环保状况和经济效益,从资不抵债的破产企业,发展成硫酸产能达到8万吨/年,利润总额达400万元,总资产3000多万元的当地知名企业,从公司成立至今,污染事故纪录为零。青化股份化肥厂也从破产企业,变为盈利100多万元的企业。张恒明说:“我们不求产品规模的最大,只求产品质量的最优、产品成本的最低”。注重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,让青江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渐行渐宽。
|
|
|
温州市中伟磁传密封设备厂-----〖新闻资讯〗 |
「2007/7/13 15:28:30」 |
|
|
|
|
|
|